最近很認真的讀了司馬遼太郎的宛如飛翔
很認真、但是還是沒讀完
因為沒時間去圖書館把後面的借回來
不過即使沒看完也可以有感想
感想如下
首先
希望中國那個半文盲習近貧請人讀這本書給他看
因為這是講失業人口過多的國度要怎麼解決難關的故事
因為共匪搞出來的經濟問題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當時的日本
因為可能會見證到落後野蠻的恐怖內戰紛爭
因為中國極有可能淪落到人吃人的黑暗時代
話說、當坂本龍馬的理想實現
幕府退位大政奉還、明治維新時代展開的同時
最要命的事情發生了
三百萬的士族全數失業了
拿把刀捍衛自己榮耀這件事由湯姆克魯斯在電影中演出時很好看
但是當國家擺明不再需要這三百萬人時士族、簡單說就是武士階級
德川政權把日本分割成三百個大大小小的藩國
每個國家都有武士在支撐著藩主
這些人不事生產就靠老闆發薪水
當然一但有事就要拿刀上戰場
但是國家進入現代化、不再需要這些落伍武士的時候
社會最痛苦的轉型期就開始了
當時主政當家的大人物不是沒想過要怎麼解決失業問題
西鄉隆盛的提議就是征韓
派出兵馬去作戰
用戰爭解決這些「多餘」的人口
現在看來這種提議蠻蠢的
但是當時日本人普遍想法是俄羅斯對亞洲虎視眈眈
不只對日本、對中國(應該說清國)也是同樣充滿野心
加上那時的韓國腐敗至極、對日本態度更是無禮鄙視
不如就先下手為強
藉由對韓作戰、喚醒清國的警覺
然後日清可以一起對抗北極熊的侵略
不要笑
西鄉隆盛真的就是這樣想的
他誠心誠意的希望點燃戰火
方法就是由他出任大使、前往朝鮮
對韓國政府提出主動挑釁
壯烈的死在韓國人手上
用這類似自盡的方式來引爆戰爭
但是這個瘋狂的主意讓日本內閣裡的理智之士擋了下來
諸多大臣都試圖解釋給西鄉隆盛了解
日本當時只有兩艘能算得上是軍艦的船
而這兩艘所謂軍艦在西方列強眼裡都是垃圾船(幾乎是同樣的理由、秀吉末期曾派軍入侵朝鮮)
根本連渡海能力都沒有、更別提登陸作戰了
更慘的還在後面
明治天皇的中央政府負債累累、連還錢能力都沒有
負責財政的大臣心裡思思念念的是怎麼再去跟英國列強借錢
渡過下個月的發薪日
在這時候發動征韓作戰?那是笑話、神話和廢話
沒批評說是屁話的原因是提出那想法的地位崇高的西鄉隆盛
絕大多數人對他只有尊敬、沒人討厭他、不敢講髒話
但是對人格的尊崇和政策能否執行是兩回事
身為第一大臣卻提出可能會毀滅國家的政策
這就導致日本內閣成員分裂成兩派
願意面對現實的就跟著實質掌權者大久保利通
想要神人合一、道德高尚的就跟著西鄉隆盛
最後、非常不幸的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內戰
也就是稱為西南戰爭的無意義戰爭
故事最後的最後
西鄉隆盛以殉道者的姿態死去
日本恢復和平統一
一堆武士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死
藉由戰爭減少人口、內閣「處理」了失業問題
太過幸運的日本
把戰爭局限在某些團體、偏遠九州地區、以及短暫時間之內
所以痛苦沒有延續太久
而且
更幸運的
引進西方先進思想同時伴隨而來的現代化社會也帶來無數創新的工作機會
漸漸的把三百萬失業武士的痛苦淡化轉移
這點是我認為當今中國和當時日本最大的不同點
日本對於接受他國新進文明的柔軟彈性遠遠超越了中國這食古不化的頑固石頭
接受新的思維才能創造新的機會
當時的日本人甚至連所謂的西方思想是什麼都沒搞清楚
就對他國的進步充滿憧憬
比如說西鄉隆盛根本沒去過外國、也沒讀過翻譯書籍、就從朋友部下的敘述中理解外國的一切、再用自己的想像力來彌補
最後創造出許多『和製的西洋思想』
但是、重點是這樣居然也行得通
日本就這樣接受了先進的外國文明來改進日本社會
相較之下
中國那種死抱著習近平的屁話(=共產黨的鬼話)來過日子的方式是沒有前途可言的
更慘的是
以我所見到的中國人發表的言論來看
即使已經逃離共匪統治來到西方世界自由國度
中國人腦袋裡面依然只有共匪洗腦的那些狗屎
所謂海歸派就是去外國學校混個幾年、拿個學歷
他們唯一願意想要學習的就是賺錢方式
美歐多元的人文思想民主政治理念根本不曾進入中國學子腦袋
不是中國人比別的民族更笨更蠢
而是中國制度不允許人民思考
長久下來、中國的問題就是無解
最簡單易懂的例子就是香港
以前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精彩無比的東方明珠
在短短二十多年的中國共匪統治之後然後呢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首變成一灘死水
就不知道有沒有像張愛玲這樣的偉大作家可以寫出另外一篇傾城之戀
看看是否可以再用一個城市的毀滅成就另一段偉大的愛情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國毀滅不是一個兩個城市
是一整個國家、或者說一整個民族
先是精神、再來是經濟、最後就是肉體的實際死亡
所有的資料影片都顯示上海深圳廣州等超級都市都猶如死城
俄羅斯傳出來的恐怖資訊:
『中國其實只有八億人口
四年疫情製造的死亡數以億萬計』
恐怕是真的了!
一個國家死亡人數達到三分之一
失業人口又達到二十趴
那這國家的內戰條件早就已經達到
(不是內亂、是內戰)
想想、習近平也不用讀『宛如飛翔』了
去讀歷代中國朝代更迭時的戰爭歷史吧
死亡半數人口的慘烈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美好傳統
身在台灣的台獨份子會很愉快地觀賞這段過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